「為什麼我的狗狗總是不停地舔腳?」
「狗狗舔腳的行為正常嗎?需要擔心嗎?」
許多狗狗家長可能都曾面臨這樣的疑問。狗狗舔腳的行為可能源自多種原因,從日常清潔到壓力反應,甚至是尋求關注。與其阻止狗狗矯正行為,不如試著去理解這些狗狗舔腳原因,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照顧狗狗的身心健康。
這篇文章將會分享:
- 狗狗舔腳的5大原因
- 如何區分生理問題與情緒壓力,找出狗狗舔腳的真正原因。
- 看到狗狗舔腳怎麼辦?4 步驟流程
- 用陪伴與生活豐富化幫助狗狗調整行為
「狗狗舔腳舔什麼?舔到都缺毛還不停?!」
我是正向教養講師 & 實習合作式訓練師 雅文,在我擔任獸醫助理期間,領養了我的狗狗 Kuma。
在我們相處第一年的春天早晨,我注意到 Kuma 開始頻繁地舔舐和啃咬自己的身體多處,特別是後側大腿,過度的啃咬甚至導致局部毛髮脫落。起初,我擔心是皮膚問題,帶牠去看獸醫,但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。
狗狗舔腳原來可能是因為情緒壓力?!
後來,我諮詢了狗兒家庭訓練師 Lucy,他邀請我一起用表格詳細記錄 Kuma 每次舔舐行為發生的時間、環境和相關事件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,我們發現這與季節變化和 Kuma 的進食時間有關。
春天日出較早,Kuma 的生理時鐘也提早喚醒了牠的食慾,但早餐還沒來,這段等待時間增加了牠的焦慮,導致舔舐和啃咬行為。後來我調整作息,改為先進食後再散步,Kuma 的這些行為明顯減少。
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,狗狗的行為不只是表面上的問題,而是牠們用來與我們溝通的一種方式,正在傳遞重要的需求與情緒。
不只是皮膚問題!狗狗舔腳常見 5 大原因
如同前述狗狗舔腳,其實並不只是生理上的狀況!狗狗舔腳常見有這 5 大原因:
1. 日常清潔與梳理
狗狗天生有自我清潔的習慣,透過舔舐來保持身體的整潔。適度的舔舐屬於正常行為,但如果舔舐過度,則需要注意是否有其他潛在因素。
2. 生理或病理因素
狗狗可能因為皮膚病、過敏、指尖炎、關節疼痛、受傷、指甲斷裂或蚊蟲叮咬等原因感到不適,導致牠們透過舔舐來舒緩身體上的不適感。
3. 壓力或焦慮
環境變化、家庭成員增加、作息改變、噪音、被責罵等等因素,都可能讓狗狗感到壓力或焦慮,進而透過舔舐行為來舒緩自己的情緒。
延伸閱讀:狗狗也會壓力山大?!認識狗狗壓力與 7 種狗狗壓力大的表現
4. 無聊或缺乏刺激
當狗狗缺乏足夠的活動或精神刺激時,可能會透過舔舐或啃咬自己來打發時間或自我安撫。有點類似人類無聊可能會啃咬自己的指甲。
5. 尋求家長關注
有些狗狗原本只是因為其他原因開始舔腳, 但家長一發現就頻繁阻止或關注,狗狗就會學會: 「原來舔腳可以讓你一直關心我!」這種無意識的強化,會讓狗狗逐漸把舔腳當成吸引關注的手段。
狗狗舔腳怎麼辦?先別急著制止!來參考以下 4步驟
狗狗舔腳舔到破皮還不停,真的會讓人相當著急。
然而,就像當我們自己感覺身體癢,就算被強行阻止抓癢,還是會非常想去抓。當狗狗舔腳時,一味地制止牠舔,狗狗還是會因為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,而想方設法地舔腳。
當狗狗舔腳時,若要從根本地解決問題,我們可以先進行這 4 步驟,來協助排除狗狗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:
如何防止狗狗舔腳第 1 步:排除生理或病理因素
- 檢查狗狗的腳掌和趾間,看是否有紅腫、異物或傷口。
- 帶狗狗前往獸醫診所,確保沒有皮膚病、過敏、趾間炎或關節問題。
如何防止狗狗舔腳第 2 步:同理狗狗的感受,不著急阻止
- 當狗狗舔腳時,先停下來觀察,不要急著糾正。
- 試著與狗狗對話:「你還好嗎?發生了什麼事呢?」用溫柔的語氣,讓狗狗感受到你的理解與接納。
- 如果狗狗是因壓力或焦慮舔腳,與其強制制止,不如先了解牠的情緒,找到可能的觸發因素,進而協助狗狗調整。
如何防止狗狗舔腳第 3 步:耐心紀錄與生活觀察,適度的微調找出成因
- 以表格記錄:什麼時間舔?什麼事件發生前後?吃飯前、散步前後特別明顯嗎?都舔哪些部位?啃咬哪些部位?舔多久?
- 耐心紀錄並觀察其中有無規律性
- 推測可能原因嘗試調整、觀察變化,慢慢找出可能成因
如何防止狗狗舔腳第 4 步:高品質的陪伴 + 生活豐富化
- 滿足狗狗的需求,給予可自主運用的玩具或啃咬盒,提升生活的豐富度。
- 安排規律的散步與互動時間,透過嗅聞探索與適量運動,幫助狗狗釋放壓力。
- 與狗兒進行「精心時光」,每天花一些時間全心專注地陪伴狗狗。
只有找出狗狗舔腳的根本原因,才能真正改善狗狗舔腳。
行為只是冰山上層,真正的關鍵在冰山底層 —— 狗狗的需求與情緒。
當狗狗出現困擾行為時,最先要做的不是「阻止」,而是「理解」。
狗狗的行為正是在和我們溝通,當我們願意花時間去探究牠行為背後的情緒,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。
當你的狗狗開始舔腳時,牠可能是在告訴你:「我需要你的幫助,我的需求還沒有被滿足!」
從狗兒的需求與情緒著手,深度剖析行為背後的原因,根本解決行為問題:零失敗狗狗教養學
與其專注在「怎麼不讓狗狗舔腳」,更應該思考:「狗狗為什麼需要這樣做?牠想告訴我們什麼?」
當狗狗的需求被理解,當我們願意透過陪伴與連結,去回應牠的情緒,狗狗就不再需要透過這些行為來尋求安慰。家長的陪伴與理解,是狗狗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。
讓我們從理解與關愛開始,幫助狗狗建立更健康的情緒調節能力,給牠一個真正安心的世界!
✎ 此篇文章由實習合作式訓練師 雅文 撰寫
希望以上分享對於你有幫助,也歡迎你加入【浪犬博士 – 狗兒家庭教育學院】的大家庭。我們使用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,期望陪伴狗兒家庭可以在學習之後尊重及同理地對待自己與狗兒。並且,有一天,人和狗能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。
*本網站受到著作權法、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,包括文字、圖片、影像、聲音等,未經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授權,嚴禁複製、轉載、修改、重製、散佈或商業使用。
*我們歡迎您宣傳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網站上的文章,所有刊載文章均可提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。您可以轉載到社群或部落格,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(除非已確實得到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之許可)。任何轉載使用,皆需加上「資料來源: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https://www.dogtorstray.com/」,並註明原文上的任何署名或版權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