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養小孩後,難道就不能養狗嗎?」
無論是準備迎接新生兒的準爸媽、或是家裡已經有小孩的家長,總會有許多小孩與狗相處上的擔憂。
尤其當養狗家長懷孕,或帶嬰兒回家後,經常會收到親戚長輩們的建議「將狗送走」。
難道,有小孩就不能養狗嗎?小孩與狗,真的就只能二選一嗎?
這篇文章,就將分享狗兒家庭訓練師 Lucy 在諮詢時常聽到的 3 大迷思,以及小孩與狗的正確相處方式。
誰說小孩與狗只能二擇一?小孩與狗相處,別中了這 3 大迷思!
「我曾經幫助過許多有養狗的懷孕媽媽,他們焦慮著孩子出生後是否就無法繼續養狗。也曾經有渴望養狗兒與孩子一起共同長大的媽媽,來找我諮詢,擔憂是否只能放棄這份夢想。」—狗兒家庭訓練師 Lucy
小孩與狗相處迷思 1:狗狗很危險,小朋友容易受傷
面對小孩與狗相處,所有爸媽們最關心、也最擔憂的,就是小孩的安全疑慮。家長總是會擔心,狗狗會不小心咬傷、抓傷,或者跑來跑去撞傷小孩,又或者因為衝突而咬傷孩子。
「小孩與狗相處很危險」這樣的迷思,往往出自於這 2 點:
- 對於狗行爲的誤解
- 缺乏安全的環境管理方法
小孩與狗安全相處:關鍵在於家長能不能看懂狗狗肢體語言、正確辨別狗行為
會說這樣的觀念是「迷思」,是因為狗狗其實是非常愛好和平的動物,從來不會沒來由的攻擊。
狗狗的攻擊行為,通常不是出於對小孩的敵意。而是由於狗狗因為:
- 恐懼
- 壓力
- 受到威脅
所觸發的自我保護防衛機制。
而在狗狗要做出「攻擊開咬的動作」前,甚至會有一系列的溝通訊息,來不斷警告我們。包含從常見的:
- 低吼
- 露牙齒
等明確警告訊號,到更溫和細微的肢體語言,像是:
- 撇頭
- 舔鼻子
- 打哈欠
等信號,都是狗狗在感受到威脅時的溝通訊號。
而這些行為的背後,通常是狗狗在表達牠的:
- 不安
- 恐懼
- 或想要迴避壓力
如果家長能夠留意並適當回應,避免進一步給狗狗施加壓力,這樣的情況就能夠得到緩解。當我們學會辨識這些信號,有效回應狗狗的不安,狗狗並不會無端地攻擊小孩,甚至可以小孩最溫柔的守護者。
狗狗搖尾巴不一定是開心,也有可能是激動、緊張;狗狗打哈欠不一定是想睡,可能是牠覺得不安、有壓力!學會看懂狗兒的肢體語言,才能確保小孩與狗相處更安心:狗兒肢體語言大全
在生活中落實有效的管理策略,也能讓小孩與狗相處更安心
除了學習認識狗狗的肢體語言外,我們也要在小孩與狗的相處中,加入有效的管理方法,才能讓小孩與狗兒的生活安全又開心。例如:
1.清楚劃分小孩與狗的玩樂區域或時間
這樣的劃分,可以有效避免因狗狗因為玩樂,意外撞傷小孩。也能避免小孩在玩樂時,把狗當玩具,造成狗狗受傷,也避免狗因疼痛和受傷而開咬。
2. 使用圍欄區隔出狗狗的安全吃飯區域
使用圍欄,能夠有效避免小孩去玩狗狗的食物,而讓狗狗以為小孩要搶食物而護食的狀況發生。
這些常見的小孩與狗的衝突或者意外可能發生的情況,其實透過簡單的管理方法就可以有效避免。
延伸閱讀:狗狗性格大變?!剛領養很乖,3 個月後為什麼狗狗突然變兇、不聽話?!
小孩與狗相處迷思 2:有一些特定的狗狗品種,會更容易攻擊小孩
這樣的迷思,來自於對狗狗品種的刻板印象。
不同品種的狗狗,確實有著不同的天性、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,但不應該簡單將「攻擊性」歸咎於品種。
每隻狗的個性和過往經歷都不同,被友善對待與溫柔的教養方式,能有效幫助牠們學會如何應對新的情況,與小孩的相處更為和諧。
事實上,任何狗狗都有可能咬人,無論是小型犬還是大型犬。因為攻擊行為是在受到威脅、壓力與恐懼壓迫之下,會有的生存反應。
這就像我們看到毒蛇,會自然地拿起旁邊的樹枝試圖想要打退毒蛇一般。會不會出現攻擊行為,跟狗狗的情緒以及其接受的教養方式比較有關。
相較於被好好照顧著的狗狗,常常挨打、或長期受到不當對待的狗狗,比較容易出現攻擊行為。
反過來說,一隻需求能被好好滿足、受到較好照顧的狗狗,通常情緒會比較安穩有自信,在面對同樣受威脅的情境時,牠們通常能夠容忍得比較久一點,也會更傾向於「離開」威脅,或者使用其他溝通方式來表達。
所以,好好照顧狗狗的身心需求,也是有效幫助小孩與狗能夠安全、自在相處的核心關鍵。
延伸閱讀:狗狗咬人,你必須知道的 5 種情境
小孩與狗相處迷思 3:狗狗嫉妒孩子,對孩子構成威脅
當原本有養狗的家庭,迎來新生兒時,確實會對狗狗的生活造成重大的變化。
狗狗是非常敏銳又有規律的動物,牠們會察覺到家庭的整個變化,包含像是:
- 家裡擺設多了嬰兒床
- 半夜會有嬰兒哭鬧聲
- 陪伴牠玩樂與散步的時間都變少了
等,這對於曾經是家庭中心的狗狗來說,突然發現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生兒身上,確實可能會讓牠們感到困惑、不安與焦慮,並開始產生一些「行為問題」。例如:
- 在家裡亂大小便
- 出門散步對其他狗激烈吠叫
- 對家門外聲音變得敏感
- 或者變得容易緊張害怕
等。然而,這並不是因為狗狗「討厭」孩子,而是狗狗缺乏足夠的情緒支持。
這些行為問題,源自於狗狗情緒上的需求未得到滿足。如果狗狗的基本生理與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,就可能會表現出:
- 焦慮
- 嫉妒
- 甚至攻擊性行為,
這些都是牠們在表達不安的方式。如果我們能夠學習理解狗狗的情緒與需求,並有效回應,再加上循序漸進地介紹新生兒給狗狗,就能有效幫助狗狗適應新生兒來到家裡的變化,幫助牠更快地在有孩子的家裡感到自在與放鬆。
延伸閱讀:狗狗也會壓力山大?!認識狗狗壓力與 7 種狗狗壓力大的表現
透過持續學習,陪伴小孩與狗一起成長、和諧共處
當我們能夠理解狗狗的需求,學會必要的行為知識與環境規劃技巧,並給予小孩與狗狗適當的引導與支持,小孩與狗之間的關係,不僅能確保安全,還能成為彼此成長的好夥伴。
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,但透過學習,就能找到更多小孩與狗安全共處的方法,建立起良好的溝通與相處方式,進而讓小孩與狗的關係,達到和諧與幸福。
讓小孩與狗一起成長,見證彼此的陪伴與守護,不僅是美好的經歷,也是家庭愛與責任的體現。希望所有家長在這條路上,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家庭的最佳平衡點,讓小孩與狗狗在愛與支持中共同成長。
但我知道家長有的時候並不好判斷狗兒究竟為什麼會攻擊。我也知道,當狗兒的攻擊行為開始影響到生活,真的會讓人感到焦慮、無助,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。
如果你也想要找到更多能夠讓小孩與狗安全共處的方法,讓狗兒家庭訓練師 Lucy 陪著你,在一對一狗兒家庭諮詢中,深入了解你們家庭與狗兒整體生活的情況,提供客製化的調整與學習方案。
手把手陪你找到與狗兒的共好生活:狗兒家庭一對一諮詢方案
希望以上分享對於你有幫助,也歡迎你加入【浪犬博士 – 狗兒家庭教育學院】的大家庭。我們使用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,期望陪伴狗兒家庭可以在學習之後尊重及同理地對待自己與狗兒。並且,有一天,人和狗能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