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咬人原因 1: 恐懼引起的攻擊(Fear-based Aggression)
英國研究分析了 484 起狗咬人事件,發現 66.1% 的咬傷事件來自狗對感到害怕或緊張的情境。恐懼引起的攻擊是所有攻擊行為中最常見的一種!
常見情境:
狗在感到受威脅、感到恐懼或無法逃離時,可能選擇攻擊作為最後的自我防衛手段。
可能伴隨的行為特徵:
- 身體僵硬、尾巴下垂或夾住、耳朵向後貼
- 可能會低吼、閃避眼神
- 露出明顯的眼白(鯊魚眼),試圖退後但無處可退
當有讓狗感到害怕的人事物進入到狗無法逃離的情境,是最容易引起狗的恐懼與攻擊行為。澳洲研究發現,約 40% 的狗咬人事件發生在陌生人靠近家門口、圍欄或車上。
減緩恐懼引起的狗咬人狀況,最重要的就是要確保狗狗「可以逃離」,以及讓狗狗感到「安心」。
狗狗咬人原因 2:疼痛引起的攻擊(Pain-induced Aggression)
在動物醫院,很常出現狗咬人的狀況。除了恐懼與害怕以外,就是因為疼痛而引起的攻擊行為。當狗感到劇烈疼痛時,會下意識地展現攻擊。一來是更積極地保護受傷的自己,二來也是疼痛引起的不舒服感很強烈。就像我們很痛時,也會想要打枕頭或用力咬抱枕一樣。
美國研究發現許多被認為定為「攻擊行為的狗」,去看醫生後被診斷出有關節炎、神經病變、內分泌疾病(如甲狀腺功能低下)等疾病。
常見情境:
當狗感到疼痛或因為生病而導致攻擊行為增加。
可能伴隨的行為特徵:
- 突然的攻擊行為,平常不會咬人的狗變得容易咬人
- 在觸碰疼痛部位時特別敏感,可能突然咬人
- 可能伴隨身體僵硬、嗜睡、行動遲緩或焦躁不安
延伸閱讀:「狗狗在不同環境中,面對壓力的反應差異,關鍵在於『安全感』。」-訓練師 Lucy
狗狗咬人原因 3:挫折引起的轉移攻擊(Frustration-induced redirected aggression)
當狗受到阻礙,無法完成某個期待的行為時,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。
這種挫折感會累積壓力,進而轉化為攻擊行為,甚至轉移到與原始挫折無關的對象,例如家長或其他動物。
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小白和小黃兩隻狗被牽在一起。小白看到其他狗很激動想要衝過去,結果被牽繩限制住感到挫折。小白緊接著轉向去撲咬小黃。這就是挫折引起的轉移攻擊。
這種「壓力轉移攻擊」很像人類在挫折時摔東西或怒吼,或者遷怒對家人發脾氣。狗可能因為某個事件受挫,卻咬向其他無關的目標。也有可能是去咬旁邊的玩具或者傢俱等。
研究發現,當狗無法獲得期待的獎勵、被突然中斷活動,或是受限於某個環境時,更容易發生這類轉移攻擊行為。尤其是在受到過度刺激或高度興奮後,無法及時緩解情緒時。
常見情境:
- 狗看到其他狗或動物,但因為牽繩限制無法順利靠近,轉而攻擊身邊的人或狗。
- 狗在遊戲或興奮中突然被打斷,可能轉向攻擊物品、家具或身邊的人。
- 狗在社交互動中受到挫折,例如被其他狗或人拒絕後,將攻擊行為轉移到旁邊的其他狗或無關的無品等。
可能伴隨的行為特徵:
- 突然的攻擊行為,常常沒有明顯的預兆。
- 被咬的目標可能與原本讓狗挫折的事件無關。
- 出現低吼、吠叫、過度啃咬物品,甚至無差別攻擊。
- 伴隨快速的動作,例如快速撲咬對方、舔嘴唇、搖擺尾巴等。
狗狗咬人原因 4:興奮引起的含咬(Excitement-induced Aggression)
「Lucy,我回到家的時候,狗都會很激動!有時候還會撲咬我的手和衣服!或者去咬玩具然後在我旁邊衝來衝去,轉來轉去!」
這就是很常見的因為高度興奮,而引起的含咬!狗在高度興奮時可能會出現「含咬」(Mouthing)行為。這個行為與狗兒想要邀約遊戲、與家長進行社交互動、還有壓力釋放有關。
而常常在興奮與激動的情況下,這個含咬的力道有時候會比平常溫柔含咬還大力,而誤傷人類。或者本來因為是興奮而引起的含咬,結果因為被家長拒絕或者處罰,而轉成力道較大的「挫折引起的轉移攻擊」。
常見情境:
狗在高度興奮狀態下,可能因為過度激動或興奮而誤咬人。
- 看到很喜歡的人回家
- 遇到很喜歡的狗朋友
- 玩拔河遊戲中
行為特徵:
- 咬的力度通常較輕,但有時人類可能會覺得痛(畢竟每個人的耐痛程度不同,且每隻狗的含咬力道也不同)
- 狗的身體放鬆,可能會伴隨輕鬆且快速的搖尾巴
- 通常會跳來跳去、跑來跑去,許多輕快的動作
面對狗兒的興奮含咬,可以嘗試給予狗兒可以含咬的東西,例如玩具或者啃咬零食。讓狗兒咬著情緒就會逐漸緩和下來。
延伸閱讀:讀懂狗肢體語言,避免人狗衝突!
狗狗咬人原因 5:本能行為的含咬(Predatory Aggression)
雖然狗是撿拾性動物,主要維生方式是以找地上東西吃,而不是狩獵。然而,有些品種被培育為天生要來協助人類打獵或者牧羊,所以進而被強化狩獵行為中的抓咬(Grab Bite)以及撕咬(Kill Bite)等行為。這種行為是由狗天生具有的本能天性行為,無法被改變或者抑制。
常見情境:
- 像我有許多學生養邊境牧羊犬,就常出現在路上散步對於快速移動的人或動物(如跑步者、自行車、奔跑中的貓),可能會往前衝去後含咬腳等。
- 科基也是,很常會在來訪家裡的訪客走動時,去含咬對方腳踝等。
- 傑克羅素梗或者雪納瑞,身為獵捕小動物的梗犬,就很會咬住獵物後瘋狂甩來撕咬。
行為特徵:
• 目標通常是移動中的動物或快速移動的人
• 可能呈現壓低身體做「盯視」,然後高速追逐與猛撲。
面對天性行為,我們要做的不是試圖消滅或者壓抑。因為核心需求被強壓,勢必會反撲。就像是長期飢餓的人,比較容易出現劇烈地搶食行為,或者暴飲暴食一樣。面對本能行為的含咬,我們要做的事安排與規劃讓狗兒在安全且適當的環境釋放與滿足。並且教會狗兒在不適當的地方不能這樣做,並且調節不能做的「挫折」情緒。
延伸閱讀:認識 6 種不同品種的天性需求!黃金獵犬、科基、臘腸、米格魯、法鬥和杜賓!
想改善狗狗咬人的情況,了解狗兒開咬背後的意圖是關鍵
除了以上 5 種常見的攻擊情境,其實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引起狗開咬與攻擊。像是青少年情緒轉移等攻擊、幼犬的咬手咬腳等。要等改善狗兒的攻擊行為,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理解牠這樣做背後的情緒與需求。所以判斷狗兒開咬背後的意圖就很重要。
但我知道家長有的時候並不好判斷狗兒究竟為什麼會攻擊。我也知道,當狗兒的攻擊行為開始影響到生活,真的會讓人感到焦慮、無助,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。
這並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狗兒的錯!
這些行為是有跡可循,也有方法可以改善。我會陪著你,一步步帶你走出困境!與狗兒有更親密的信任關係,以及更自在放鬆的生活。
在我的一對一課程中,我會協助你判斷狗兒行為在說些什麼,幫助你了解狗兒。也會針對你與狗兒的整體生活,提供客製化的調整與學習方案。手把手陪你找到適合你與狗兒的共好生活:狗兒家庭一對一諮詢方案
閱讀更多家庭故事:
希望以上分享對於你有幫助,也歡迎你加入【浪犬博士 – 狗兒家庭教育學院】的大家庭。我們使用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,期望陪伴狗兒家庭可以在學習之後尊重及同理地對待自己與狗兒。並且,有一天,人和狗能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。
*本網站受到著作權法、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,包括文字、圖片、影像、聲音等,未經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授權,嚴禁複製、轉載、修改、重製、散佈或商業使用。
*我們歡迎您宣傳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網站上的文章,所有刊載文章均可提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。您可以轉載到社群或部落格,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(除非已確實得到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之許可)。任何轉載使用,皆需加上「資料來源: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https://www.dogtorstray.com/」,並註明原文上的任何署名或版權資料。
本文內容經訓練師 Lucy 知識提供與撰寫,部分研究參考資料來源:
-
- Abrahamian, F. M., & Goldstein, E. J. C. (2011). Dog bites: Bacteriology, management, and prevention. Current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, 13(5), 457-466.
- Bower, W. (2014). The complex issue of dog bites.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, 43(6), 394-398.
- Chapman, S., Cornwall, J., Righetti, J., & Sung, L. (2000). Preventing dog bites in children: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. BMJ, 320(7248), 1512-1513.
- Dantzer, R. (1987). Frustration, aggression and drugs. Aggressive Behavior, 13(1), 1-13.
- Jakovcevic, A., Elgier, A. M., Mustaca, A., & Bentosela, M. (2013). Frustration behaviors in domestic dogs.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Welfare Science, 16(1), 19-34.
- Jarrett, W. (1991). Which dogs bite?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, 198(6), 883-885.
- Lakestani, N. N., & Waran, N. (2005). Dog bites in children: Prevalence, characteristics, and risk factors. Anthrozoös, 18(2), 152-165.
- McPeake, K., Collins, L., Zulch, H., & Mills, D. (2019). The Canine Frustration Questionnaire—Development of a new psychometric tool for measuring frustration in domestic dogs (Canis familiaris).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, 6.
- Oxley, J. A., & Christley, R. M. (2018). Contexts and consequences of dog bite incidents. Veterinary Record, 182(13), 380-38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