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犬

比特犬危險嗎?3 個常見誤解與真相|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學院

比特犬攻擊事件經常成為新聞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,也引起了社會大眾的擔憂及恐慌,出現許多要求加強管理比特犬飼養或對一般狗兒不友善的言論。但,這些爭議背後真正需要被探討的應該是:

狗兒的行為問題,真的只是特定品種的關係嗎?

沒有任何品種,包括比特犬,是被培育出來要攻擊人類的

狗狗會有某些特定的品種天性,並不是因為牠們「天生就這樣」,而是人類在過去數百年的時間裡,根據自己的生活需求,刻意培育出來的。正如鑽研狗兒基因的遺傳學家 Ostrander 博士曾說過:「我們需要狗來放牧、守衛,也需要牠們協助狩獵,而我們的生存,的確也與這些動物密不可分。」

狗兒的「品種天性」來自於牠們當初被培育出來時所執行的工作任務,例如放牧、守衛、陪伴,而不是為了攻擊或傷害人類。

比特犬
狗兒的品種天性,都是人類根據所需刻意培育出來的。

所以真正導致行為問題出現的關鍵,從來都不是因為品種,而是家長有沒有去理解狗兒的需求以及選擇合適的教養方式。

3 個針對比特犬常見的誤解

比特犬最早源於 19 世紀的英國,被培育用於鬥牛活動,後來被引進美國用於鬥犬比賽,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,所以普遍社會大眾對於比特犬的第一印象都是兇猛、不友善的,但比特犬其實非常聰明,是忠誠且溫和的家庭陪伴犬。

常見誤解 1:比特犬天生就具攻擊性、兇猛

比特犬過去因為常被用在鬥犬比賽,久而久之就被貼上「天生很兇」、「不好控制」的標籤。但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狗狗出現攻擊行為,關鍵不在品種,而在於牠當下的感受與處境,比特犬也一樣。

德國的研究團隊(Schalke et al., 2008)發現,比特犬的攻擊傾向,和其他犬種根本沒有明顯差異,「會不會咬人」並不是品種決定的,而是環境、教養和個體經驗造成的。

另一項針對多種犬隻行為差異的大型研究(Duffy et al., 2008)也指出,雖然不同品種之間存在一些行為傾向,但品種內部的個體差異反而更大。這代表,即使同樣是比特犬,每隻狗的行為與個性都可能非常不同。

「會不會咬人」並不是品種決定的,而是環境、教養和個體經驗造成的。

延伸閱讀:狗狗咬人,你必須知道的 5 種情境

那麼,為什麼比特犬常被貼上「危險」的標籤呢?

比特犬被培育成擁有發達肌肉和驚人耐力的犬種,也因為結實的體型和發達的下顎肌肉,讓牠們的咬合力道非常強勁。因此,當比特犬做出攻擊行為時,往往能在短短幾秒鐘內造成極大的傷害。(Morris, 2008, p. 363)

但這樣的傷害性,並不代表比特犬「更容易攻擊人」。就像一隻吉娃娃和一隻比特犬,都可能因為受到驚嚇而咬人,但人們通常不會覺得吉娃娃危險,因為就算被咬一口,傷口也不會太嚴重;但如果今天是比特犬,可能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。

比特犬被貼上「危險」這個標籤,往往不是因為牠真的更有攻擊性,而是因為我們害怕「萬一牠咬了,後果會很嚴重」。但也正因如此,這個標籤往往遮住了牠真正的樣子,我們不但錯過了理解牠的機會,也很可能因此誤會了牠,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牠經歷了什麼,又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咬人。

比特犬
不要急著幫狗兒貼標籤,因為這可能會遮住牠真實的樣子

每一隻狗兒的行為背後,都有牠的感受與理由,而我們要做的,不是急著貼上標籤,而是慢下來,學著去理解。 因為唯有理解,我們才能真正看見,牠為什麼會這樣反應、牠想說的是什麼。

常見誤解 2:比特犬不適合家庭飼養,尤其不適合有小孩的家庭

很多人認為比特犬個性兇猛且不穩定,會對家庭成員甚至小孩造成危險性。但如果你有機會真的靠近比特犬,你可能會發現,牠們其實比你想像中還要親人、愛撒嬌,也非常在意身邊人的情緒,只要建立起信任關係,牠們往往是非常願意陪伴、甚至溫柔體貼的家庭成員。

比特犬與小孩
比特犬也是非常溫和且忠誠的家庭成員。

比特犬個性活潑、熱情,天生就喜歡和人互動。如果從小有穩定的社會化經驗,加上明確的界線與教養方式,不但能幫助牠們更自在地適應人類世界,也能讓牠們展現出穩定、友善的一面。

同理,一隻狗兒是否適合與人類生活,從來都不是品種能夠決定的答案,而是我們是否願意用心陪伴牠一起長大的過程。

延伸閱讀:養小孩就不能養狗?小孩與狗相處 3 大迷思破解

常見誤解 3:比特犬會無預警地攻擊人類或其他動物

當狗狗出現攻擊行為時,最常聽到的說法之一是:「牠突然就咬了!」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對狗狗,特別是比特犬,產生恐懼。但其實,大多數狗狗在選擇「攻擊」這個行為之前,早就發出了許多訊號,只是我們不一定看得懂。

事實上,任何品種的狗都不會「毫無預警」地發動攻擊,多數狗兒在感受到威脅或不安時,都會透過肢體語言與行為訊號向我們表達,這些表現可能看起來不起眼,卻是狗狗在說:「我現在有點不舒服,拜託不要再逼我了」。

比特犬感到害怕
多數狗兒在感受到威脅或不安時,都會透過肢體語言與行為訊號向我們表達

攻擊往往是牠們最後的一種自我保護,若能及早讀懂狗兒的訊號,我們其實可以在行為升級前,就幫助牠脫離壓力情境。

延伸閱讀:狗狗無預警攻擊開咬?!狗狗咬人 2 種常見情況

在狗兒開始感到有壓力或緊張時,會先試著透過安定訊號 (calming signals) 來安撫自己或緩和情境,例如:

  • 舔鼻子:快速或反覆地舔鼻子
  • 打哈欠:觀察當下情境,不一定是想睡覺,而是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
  • 轉頭、閃躲視線:避免眼神接觸,或改變頭部跟身體方向來迴避
  • 緩慢移動或突然僵住:狗狗可能透過「降低存在感」來避免事態升高
比特犬打哈欠
狗兒打哈欠不一定是想睡覺,也可能是在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

若安定訊號沒有被看見或回應,狗兒可能會進入下一個階段,更明確的警告訊號,例如:

  • 鎖定直視:狗兒可能會緊盯著讓牠感覺介意/有壓力的刺激物
  • 低吼或露齒:這是明顯的警告訊號,狗兒在警告對方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事情(例如:觸摸狗兒、快速朝狗兒靠近、發出怪異的聲響)
  • 身體僵硬:全身肌肉緊繃、站立不動又或是壓低身體,可能正在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行動
  • 尾巴位置:尾巴可能高舉且僵硬的小幅度擺動、也有可能夾在兩腿中間,這都代表狗兒感到警戒和不安
  • 耳朵位置:耳朵可能直立也可能向後緊貼著頭部

想看懂狗兒的肢體語言? 跟狗兒有效溝通?你需要狗兒的肢體語言大全

狗兒的肢體語言大全
點擊圖片,查看更多課程資訊。

每隻狗表達情緒的方式都不盡相同,有的明顯,有的內斂。比起背熟標準答案,更實用的方法是:平常就花時間觀察自己的狗兒,熟悉牠的反應模式與情緒節奏。

理解,是預防衝突的第一步。

當我們願意慢下來聽狗狗說話,很多衝突,其實就不會真的發生。

從比特犬談起 —— 理解每隻狗兒的不同,是教養的起點

比特犬之所以常被放在「教養困難」或「需被特別管理」的討論裡,是因為牠們有力量、反應快、也容易被社會放大檢視。但這樣的關注,也讓我們有機會去思考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— 到底要怎麼教一隻狗,才算是對的?

許多家長在面對狗兒行為問題時,內心可能都曾經想過:「有沒有一套通用的方法,可以照表操課、讓狗兒聽話又穩定?」這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,畢竟當我們感到無力時,有個清楚的步驟或指引,總能讓人感到比較安心。

只是當我們開始深入觀察與了解,就會發現每一隻狗真的都不一樣。相同的教養方式,有些狗能快速適應,有些狗卻只感到更不安。

所以,在開始教狗狗之前,或許可以先問問自己:我有沒有看懂牠是誰呢?

比特犬與人
當我們開始深入觀察與了解,就會發現每一隻狗真的都不一樣

理解狗兒的「不同」,不是放任,也不是放棄,而是為了找到最適合牠的方式。這樣的過程,也讓我們能在教養的每一個選擇上,更有信心地說:「我是在陪著我的狗兒,以牠的步調,慢慢長大。」

延伸閱讀:狗狗害怕的表現有哪些?為何牠難以成為穩定的「乖狗狗」?

不只比特犬家長,每位狗兒家長都值得練習的觀察力

當我們開始學著觀察並理解狗兒,可能會驚喜的發現,原來牠們每天都在默默向我們傳遞訊息、跟我們說話,只是過去的我們,從來沒有注意到。

有時候,是牠明明走得很快,卻突然停了下來;

有時候,是牠嗅聞得特別久,然後回頭看你一眼;

也有時候,是牠打了一個哈欠、舔了舔鼻頭,試著告訴你:「我有點緊張了。」

當我們開始看懂狗兒的反應,也就更有能力幫助牠在這個繁忙的人類世界裡感到安全。

比特犬訊號
狗兒每天都在默默向我們傳遞訊息、跟我們說話。

如果你想要開始練習觀察自家狗兒,不妨從這三個面向試試看:

🐾 牠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了嗎?

狗兒是否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嗅聞、活動、休息?你是否注意過,牠在哪些情況下最放鬆、最快樂?

🐾 牠的壓力來自哪裡?牠有足夠的安全感嗎?

當狗兒想停下、轉彎、避開某些人事物時,我們能不能讓牠選擇一條比較舒服的路?能不能給牠一個「可以說不」的空間?當狗兒感到害怕時,我們是否能成為牠安全的避風港?

🐾 牠怎麼表達情緒?牠在叫什麼?

狗兒搖尾巴就是開心嗎?低吼就是要攻擊嗎?當牠緊張害怕的時候會有怎麼樣肢體語言的表現呢?又或是在不同情境下發出的吠叫,聽起來又有什麼不一樣呢?牠是不是在傳遞不同的訊息?

觀察不一定要很厲害才開始,反而是開始了,才會慢慢變得厲害。

當我們願意慢下來一點、看久一點、多問自己一句「牠現在可能在想什麼?」我們就離理解牠,又更靠近了一點點。這是每段人狗關係裡,都值得慢慢建立的默契。

如果你想更深入學會看懂狗兒的訊號,狗拔麻3堂必修課帶你從吠叫、肢體語言與安全感需求切入,一起練習理解狗兒!

狗拔麻三堂必修課
點擊圖片,了解更多課程內容

✎ 此篇文章由合作式訓練師 Victoria 撰寫

希望以上分享對於你有幫助,也歡迎你加入【浪犬博士 – 狗兒家庭教育學院】的大家庭。我們使用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,期望陪伴狗兒家庭可以在學習之後尊重及同理地對待自己與狗兒。並且,有一天,人和狗能夠和諧地生活在一起。

*本網站受到著作權法、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,包括文字、圖片、影像、聲音等,未經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授權,嚴禁複製、轉載、修改、重製、散佈或商業使用。

*我們歡迎您宣傳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網站上的文章,所有刊載文章均可提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。您可以轉載到社群或部落格,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(除非已確實得到 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之許可)。任何轉載使用,皆需加上「資料來源:浪犬博士狗兒家庭教育 https://www.dogtorstray.com/」,並註明原文上的任何署名或版權資料。


研究參考資料:

  • Duffy, D. L., Hsu, Y., & Serpell, J. A. (2008). Breed differences in canine aggression.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, 114(3-4), 441–460.
  • Morris, D. (2008). Dogs: The Ultimate Dictionary of Over 1,000 Dog Breeds. Trafalgar Square Publishing. p. 363.
  • Schalke, E., Ott, S. A., von Gaertner, A. M., Hackbarth, H., & Mittmann, A. (2008). Is breed-specific legislation justified? Study of the results of the temperament test of Lower Saxony.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, 3(3), 97-103.
  • https://www.petmd.com/dog/breeds/american-pit-bull-terrier

 

回應留言